
台风杜鹃是哪一年
台风杜鹃是2003年。 据广东省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林良勋介绍,“杜鹃”是继1979年第8号台风以来影响珠三角地区和广州市最强的一次台风。当年“7908”号台风,广州市录得7级大风和9级阵风,而前晚广州风力达9到11级,南沙区测得的风速甚至高达12级以上。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 台风预警信号级别: 1、台风蓝色预警信号表示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2、台风黄色预警信号表示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3、台风橙色预警信号表示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4、台风红色预警信号表示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杜鹃台风登陆地在哪里
2021年第1号台风“杜鹃”登陆地在菲律宾东南部沿海一带。 2021年第1号台风“杜鹃”(热带风暴级)已于2月22日凌晨4点前后在菲律宾东南部沿海一带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 凌晨5点钟其中心仍位于菲律宾东南部,距离马尼拉东南方大约590公里,就是北纬10.7度、东经124.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20-200公里。 预计,“杜鹃”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减弱,并将于23日前后穿过菲律宾群岛中部后,在南海东南部海面减弱消散。 台风的发展过程 一、孕育阶段:太阳经过1天照射,海面上形成了很强盛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里的热空气上升,周围较冷空气源源不绝的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使得上方的空气热,下方空气冷,上方的热空气里的水汽蒸发扩大了云带范围,云带的扩大使得这种运动更加剧烈。 经过不断扩大的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旋转的空气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压力不断变小,形成了热带低压—台风初始阶段。 二、发展(增强)阶段:因为热带低压中心气压比外界低,所以周围空气涌向热带低压,遇热上升,共给了热带低压较多的能量,超过输出能量,此时,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 等到中心最大风力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提升到更高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提升到热带风暴,再提升到强热带风暴、台风,有时能提升到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与输出比决定,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台风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 三、成熟阶段:台风经过漫长的发展之路,变得强大,具有了造成灾害的能力,如果这时登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四、消亡阶段:台风消亡路径有两个,第一个是: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雨。 第二个是:台风在东海北部转向,登陆韩国或穿过朝鲜海峡之后,在日本海变性为温带气旋,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消亡较慢。
中国有哪些台风名字?
中国给出的台风名字有海葵、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白鹿、海神、电母、海棠。中国给出的台风名字有海葵、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白鹿、海神、电母、海棠。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
台风的命名种的大致分类
以花命名:韩国的百合、蔷薇,越南的潭美,中国的杜鹃、海棠等
以鸟命名:朝鲜的鸿雁、海鸥,韩国的飞燕、天鹅等
以地名命名:香港的启德、万宜,越南的夏浪等
以星座命名:主要是日本的天秤、摩羯等
以神话人物命名:越南的“山神”,中国的“悟空”、“电母”等
以女性名字命名:美国的玛莉亚、柬埔寨的康妮、老挝的法茜等
以水果命名:泰国的山竹、美国的海高斯(无花果)等鱼与动物的:柬埔寨的达维(大象)、马来西亚的塔巴(淡水鱼)等等种类,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