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国内对TPP的关注程度明显不够。实际上这个东西是近年来国际贸易格局乃至政治格局里屈指可数的大变化,尤其对中国来说。
简而言之,你可以把TPP当成经济上的“北约”。一开始由四个丁点儿大的国家宣布成立的一个丁点儿大的经济合作协议,为什么突然会跳出美国这么一个大象来猛力助推,甚至真的威逼利诱日本也加入?因为奥巴马看到这个协议背后的战略价值。
TPP最大的真实目的之一,就是限制中国的对外贸易。
回想十年多前,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出口获得了无比的发展空间。尤其在2004年以后,对美贸易顺差和总额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逐渐成了美国政治中一个争论的焦点。反过来五年十年的保护期都已经过去,入世前许下的开放市场等一系列承诺,做到了多少?过去几年里中国甚至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开始不再掩饰,利用刚改善没几年的经济实力在国际政治中与美国正面对抗。谁都不比谁傻多少,损人利已的事情(说过分一点中国的外贸和外交政策甚至可以说损人不利已)不可能做得长久。美国早已开始各种反制措施,一连串的双反调查和关税制裁就是证明。但奥巴马明显是觉得还不够,想找一个一劳永逸的手段,这就是他选择TPP这个框架的最大的原因。
TPP与WTO的主要区别,是它不只是一个互免关税协议,包括了市场完全对等开放,以及人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工权利等等内容。而且与WTO即使有国家违反游戏规则搞小动作也只能不痛不痒地申诉不同,TPP的会员国如果有违背协议内容的行为出现,其会员资格自动失效。很明显,与日本纠结大米等行业能不能例外还不一样,现在的中国根本就不可能满足TPP的准入条件,这是个量身定作的经济合作组织,目的就是不带你玩。
越南的加入更是司马昭之心。这个协定规划之初,中国仍是生产基地几乎唯一的选择。TPP加盟的其他国家都是发达或准发达国家,总不能有人设计没人生产,再去找中国,所以要特意把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成员国格格不入的越南加进来,这样连廉价的劳动力都自带了。现在外商都纷纷把工厂搬到越南,比如三星已经在越南有了规模相当大的生产基地,将来TPP一成,这些国家经济上有如一国,已经是微利或零利润状态苦苦挣扎的国内出口企业的境况可想而知。
当TPP生效以后,加上现有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北美欧盟自贸区等,美国与其除中国以外的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就几乎完成了。那个时候不排除美国有更大胆的举动,比如宣布退出WTO。不要觉得不可能,WTO的前身本来就是美国为了在冷战时期对抗意识形态上的敌人一手创立的,同样为了意识形态上的敌人一手毁了另创个新的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的事情。费那么大劲一定要日本加入也是因为美国目前跟日本还没有自贸协定,尤其对于亚太来说这么一个重要的拼图当然要拉在自己的一边。虽然随着过去几年里日本左翼政府的亲华反美外交路线在去年彻底破产,不用拉也会是在美国一边。。。。。。。
看近来的报道,中国政府采取的开始和一些小国谈自贸协定,开始和美国谈投资保护等等,也算是已经意识到了一定的风险,准备留一些后手。但是经济和贸易政策如果没有大的改变,能打的牌不是太多。TPP这个冲击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遇到,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什么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也被称作“经济北约"。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11年11月10日,日本正式决定加入TPP谈判,而中国大陆没有申请参与TPP谈判。2013年9月10日,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2013年11月25日,安倍表示将在2013年内将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达成协议。2016年2月4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12个国家2在奥克兰正式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协议。 基本信息 中文名: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英文名: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发起国家: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文莱 发起时间:2002年 主要国家:美国、日本 发展历程 2005年5月28日,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协议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签订并生效的经贸协议,成员之间彼此承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税减免,即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 内免除。 协议采取开放的态度,欢迎任何 APEC 成员参与,非APEC成员也可以参与。
TPP对中国来说有多重要?
之所以该组织之前并未邀请中国加入,中国也没有主动要求加入TPP,原因就在于TPP成立之初就是针对中国的,即使中国想要加入也会被拒之门外。美国重返亚太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从各方面遏制中国的崛起。按照美国的亚太战略,不仅要从军事上实行对中国的围堵,而且要从经济发展上实行对中国的围堵,而TPP正是美国借以实现这一目标的贸易组织。 CPTPP的前身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而后者的前身是2002年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成立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后来在美国的主导下,又有许多国家加入进来。2016年2月,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在新西兰首都奥克兰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标志着TPP正式成立。而该组织的宗旨也从当初的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转变为遏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力。所以美国将中国排除在TPP之外,以平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同时巩固美国的经济贸易霸权地位。 从当前的形势分析,中国加入CPTPP的前景并不乐观。首先,中国想要加入该自贸协定,必须得到10个成员国的一致同意。目前中国与部分成员国的经贸关系并不好,尤其是日本与澳大利亚,这两国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加入CPTPP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tpp”对中国经济有哪些影响?
1.TPP对中国经济方面的影响。TPP自首轮谈判启动后,吸引了众多亚太国家的兴趣,谈判成员国有望持续增加,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加入谈判的前景备受外界瞩目。TPP协议纲要达成之后,美国顺势而上,宣布尽快推动协议法律文本的签署。而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却一直被排除在外。一旦TPP达成实质性的协议,这种关税同盟必将对中国形成巨大的贸易歧视与贸易转移效应。亚太地区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对美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出口额占据着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美国、日本、韩国和东盟都是排在中国前十的贸易伙伴,但中美、中日和中韩之间却没有签署双边自贸协定,一旦这些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将会形成典型的贸易转移效应。此外,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在对没出口上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随着日本等其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的加入,对中国贸易转移的效应会进一步地加大,TPP将会挤占中国出口市场,进而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2.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在政治上,美国以TPP为途径,强化了其与东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分散了东亚区域内经济融合的集中度,从而增加了东亚经济和政治发展并轨的难度。交集较少的地区结构中,中国的经济实力难以顺利转化为政治影响力,中国在地区政治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受到限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且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格局正在形成,地区政治构建也取得了某些进展。这是美国最不能容忍出现的一种局面。美国借助TPP重返亚洲,目的就在于在亚洲地区孤立中国,从而影响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阻碍东亚的一体化进程。这种情况下,美国就可以借助TPP改变其在东亚的不利地位,逐渐重新掌握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从而减少中国的影响力,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3.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自“9·11”事件以来,美国一直将国家安全置于自贸区建设的首要考虑的因素,并因此放弃了对北美自贸区的深化,转而致力于美洲自贸区的建设。分析美国现有的TPP谈判伙伴,不难发现,主要以其在东亚地区的军事盟友为主。这充分表明在TPP的构建方面,美国延续了与其他国家订立自由贸易谈判的模式,倾向于有限选择军事盟国作为自由贸易协定的对象,美国拟通过TPP所产生的更紧密的经贸联系,进一步加强与东亚军事盟友的合作关系。但是,美国在亚太的新布局,很显然是将中国作为其主要目标指向。随着美国的介入,TPP必将给中国既定的亚太战略带来新的挑战。4.TPP对中国自贸区战略的影响。亚太地区国家围绕着自贸协定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竞争,自由贸易协定已成为亚洲国家实现其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TPP谈判进程的加快将成为中国在亚太地区实施自贸区战略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挑战。美国主导TPP就是要阻碍“10+3”、“10+6”或“东亚共同体”,并通过TPP对未来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发挥主导作用。TPP的设计是美国针对中国的,但也有一些亚洲国家积极支持这一行为,这对中国来说将形成直接的压力。美国在面临中国不断崛起的局面时,必将力图以推进亚太经济伙伴关系来巩固其在亚洲地区的地位,并发挥其在亚太经济合作中的主导权。TPP的高度贸易自由化、全面的市场开放承诺等,这必将延缓“10+3”与“10+6”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由于这一系列的条款对中国来说十分苛刻,中国也必将承受由此带来的贸易自由化利益的减少,也必将使得中国在区域合作机制中的影响力下降。总体而言,美国对亚太战略表现出明显的防范中国针对中国的特征,这必将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和安全地位产生消极的影响,再综合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各种现实因素,目前中美两国参与到同一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中国加入TPP存在一定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