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区别?

汉字简化既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也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更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之间存在字形、词汇以及存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因为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 1、字形差异,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汉字字形本身存在着明显差异。 2、词汇的差异,例如简体中文中多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称“原子笔”。 3、存在时间的差异,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扩展资料: 1、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 2、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更换偏旁,二是删除局部,三是同音替代,四是全部改造,五是简化类推,六是草书楷化。 3、繁体分为「台湾正体」和「港澳繁体」两种,用字有一定差异。台湾正体是最复杂最原始的旧字形繁体字,港澳繁体则是经过了一定简化和异化的新字形。日语中的当用汉字是台湾正体+港澳繁体+简化字的综合。 如「学」字和「国」字是跟简体中的一样而不是繁体的(这其实是因为中国大陆的简体字方案参考了部分日语)。「污」字写作「_」,是异体繁体。而「图」字则写作「_」,「单」字写作「_」,这是和中国不同的简化方案。 4、目前汉字的使用人数在17亿以上,范围包括中国全境(大陆、港澳、台湾)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日语中由于受中华文化影响也使用部分汉字)、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等海外华人地区。 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广泛使用简体中文,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地区使用繁体中文。 5、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繁体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简化字
2,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区别
汉字简化既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也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更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之间存在字形、词汇以及存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因为简体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其总趋势就是从繁到简。 1、字形差异,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汉字字形本身存在着明显差异。 2、词汇的差异,例如简体中文中多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称“原子笔”。 3、存在时间的差异,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扩展资料: 1、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 2、汉字简化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更换偏旁,二是删除局部,三是同音替代,四是全部改造,五是简化类推,六是草书楷化。 3、繁体分为「台湾正体」和「港澳繁体」两种,用字有一定差异。台湾正体是最复杂最原始的旧字形繁体字,港澳繁体则是经过了一定简化和异化的新字形。日语中的当用汉字是台湾正体+港澳繁体+简化字的综合。 如「学」字和「国」字是跟简体中的一样而不是繁体的(这其实是因为中国大陆的简体字方案参考了部分日语)。「污」字写作「_」,是异体繁体。而「图」字则写作「_」,「单」字写作「_」,这是和中国不同的简化方案。 4、目前汉字的使用人数在17亿以上,范围包括中国全境(大陆、港澳、台湾)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日语中由于受中华文化影响也使用部分汉字)、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等海外华人地区。 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广泛使用简体中文,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地区使用繁体中文。 5、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繁体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简化字
3,「繁体字」和「简体字」哪个好?
繁体字和简体字各有优劣,简体字的优点就是繁体字的缺点,而简体字的缺点就是繁体字的优点,因此以简体字的优缺点为例,就可以明确说明两者各自的优劣,具体如下: 简体字相比繁体字的优点: 1、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目,使汉字变得易于书写; 2、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 3、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 4、简化后产生了一些新形声字表音比繁体字准确。 繁体字化成简体字的原则 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 1955年,我国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
4,如何区别繁体字和简化字?
繁体字的笔画结构相对简体字更复杂。 大部分繁体字有典型的繁体偏旁或部分,如:釒(钅)、糹(纟)、飠(饣)、见(见)、贝(贝)、无(无)等。通常情况下,含有这些繁体部分的字为繁体字,含有这些部分的简体写法的字为简体字。 还有部分繁体字与其对应的简体字差别较大,如:众(众)等。这些字需要特别注意。 另外,汉语字典、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等)中会给出简体字对应的繁体写法、异体写法,可供参考,如图: 《现代汉语词典》繁简体对照示例
5,简体字繁体字
简体字与繁体字是相对而言的,一个汉字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形体,这几个形体笔画多的叫繁体字,笔画少的叫简体字。早期的汉字是由图画发展起来的,描绘事物的形象的精细和粗略就产生了简体与繁体的区别。在甲骨文中,一些字就同时存在繁体和简体。 简体字是流行的形体较简易的俗字,简化字是在简体字的基础上整理改进由公布的法定简体字,具有唯一性。 繁体中文即小篆演变为隶书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目前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时使用,如某汉字无对应的简化字,则属于传承字范畴。 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二是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 简化字是官方公布的简体汉字,通常指《第一批简体字表》、《简化字总表》的字,有时也包括《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一简字和二简字主要源于古字、俗字、异体字、草书楷化字。 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第一批简体字表》的两个说明是这样的 简体字为笔画省简之字,易认易写,别于正体字而言,得以代繁写之正体字。2)本表所列之简体字,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体。俗字如“体、宝、岩、蚕”等,古字如“气、无、処、广”等,比如“时、实、为、会、笔”等,皆为已有而通俗习用者。
6,什么是简体字?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关于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开始进入字符积累阶段,商代时期已形成相当系统的文字体系。
简体字和繁体字
汉字一名,得名于汉族和汉朝,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时也是流传范围最大的一种文字。
汉字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众多分歧。新中国成立,在20世纪50年代,组织专门机构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规范,俗称“简体字”(50年代以前的汉字俗称“繁体字”),并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普及推广,在这些工具书上并列简化汉字和繁(异)体字。目前,简体字在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使用,港澳台等地区仍使用“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