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经典论文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志在四方成语的意思及故事

志在四方成语的意思及故事

志在四方成语的意思及故事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意思: 有作为的人,并不留恋温暖的家庭或在安乐的地方享受,而是胸怀壮志,目光远大,东西南北,处处去得。原为“四方之志”。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因后母的陷害而逃亡到齐国。齐桓公对他很优待,给他吃好住好,还给他娶了妻子,即姜氏。这时的重耳,驾车的马就有八十匹之多,生活过得很舒适,不想再作什么远大打算了。但重耳的随从却不满意他这样没有志气。   有一天,他们偷偷在桑园里商议,准备出个主意叫重耳离开齐国。不料姜氏的一个管养蚕的`女仆正在桑园里采桑,听了他们的话,马上报告姜氏。姜氏当即杀死这个女仆,然后对重耳说:“你有远行四方的大志,这很好。你放心去吧,听到你们秘密的那个女仆,我已把她杀了。” 读书笔记   当时公子重耳很惊讶,他说:“我并没有打算离开你,也没有打算离开齐国啊!”姜氏说:“你的确该到各处走走,须知贪图安逸,生活圈子狭小,会妨害你的前途。”但重耳还是不听她的劝告。她就和狐偃(重耳的舅舅,随从之一)想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把他抬上车,立刻离开齐国而去。等他醒来,早已赶过好多路了。后来重耳到过曹国,又到宋国、郑国、楚国和秦国,最后回到晋国继任为国君,就是春秋时的晋文公。(参看“退避三舍”) ;

2,志在四方成语故事

志在四方成语故事如下: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宠妾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也被迫分别逃亡到狄国和梁国。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担心重耳会回来争夺王位,便派人去重耳。 于是,重耳又历尽艰险,从狄国逃到了齐国。重耳逃到齐国以后,齐桓公非常喜欢他,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自己的女儿齐姜嫁给了他,送给他二十辆四匹马拉的车,并在各方面都很照顾他。七年之后,重耳的岁数已经很大,只想在齐国安度余生,根本不想返回晋国了。他的随从子犯、赵衰等人对于重耳如此胸无大志很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不久,齐桓公离开人世,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晋国大臣子犯、赵衰、狐偃等觉得齐孝公不是一个贤能之人,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便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不料,正巧齐姜的一个侍女在树上采桑叶,把他们说的话全听去了,这个侍女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姜。 重耳听了很惊讶,说:“可是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的岁数已经很大,难道还要硬逼我干事业吗?若是如此,老天也太不公平了!” 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便不再劝他了,而是把子犯等人叫来,一起商议如何让重耳离去。他们想了半天,最后商量了一个计策:将重耳灌醉,把他送出齐国。后来,重耳在62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国君,并逐渐成为中原,史称晋文公。他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