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棘怎么组词

1、披荆斩棘[pī jīng zhǎn jí]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清除障碍,艰苦奋斗。2、棘皮动物[jí pí dòng wù] 无脊椎动物的一门。全部海栖。外皮一般具有石灰质的刺状突起,身体球形、星形或圆棒形,生活在海底,运动缓慢或不运动,如海星、海胆、海参、海百合等。3、荆棘[jīng jí] 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为从莽。也泛指丛生于山野间的带棘小灌木。4、斩荆披棘[zhǎn jīng pī jí] 意思是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或创业过程中扫除障碍,克服困难。5、棘荆[jí jīng] 荆棘。泛指丛生的带刺小灌木。6、棘围[jí wéi] 指科举时代的考场。用荆棘圈成的场地。7、棘菊石[jí jú shí] 中生代时期菊石的典型代表。8、丛棘[cóng jí] 古时囚禁犯人的地方,四周用荆棘堵塞,以防犯人逃跑,故称。
2,棘怎么组词
棘组词如下: 1、荆棘jīng jí(名)泛指带刺的小灌木。比喻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障碍:~载途。 2、披荆斩棘pī jīng zhǎn jí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清除障碍,艰苦奋斗。 3、棘手jí shǒu(形)形容事情难办:~的问题这个问题错综复杂,非常~。[反]顺手。 4、棘刺jí cì泛指动植物体表的针状物。 5、沙棘shā jí一种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 6、火棘huǒ jí常绿灌木,枝尖有刺,叶子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鲜红色,味甜稍涩,可以吃或用来酿酒,根皮可提取栲胶。 7、棘突jí tū脊椎髓弓中央的刺状或棱鳞形的背部隆起部。 8、棘人jí rén后人居父母丧时,自称“棘人”。 9、棘心jí xīn指棘木之心。 10、荆天棘地jīng tiān jí dì荆、棘:丛生的多刺灌木。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 11、钩章棘句gōu zhāng jí jù钩:弯曲。棘:带刺的草木。①指写作时字斟句酌、费心推敲。形容作文之艰苦。②形容文章用怪异字、生僻词,晦涩不流畅。 12、棘棘jí jí刚直。拘泥。象声词。 13、棘垣jí yuán以棘刺护墙。 14、茨棘之间cí jí zhī jiān非常短暂的一瞬间。 15、繁鸟萃棘fán niǎo cuì jí鸮的别名。
3,沙棘的棘还可以组什么词
沙棘的棘还可以组的词有: 荆棘、棘手。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 沙棘,是落叶灌木或乔木,高1.5米,生长在高山沟谷中可达18米,棘刺较多,粗壮,顶生或侧生;嫩枝褐绿色,密被银白色而带褐色鳞片或有时具白色星状柔毛,老枝灰黑色,粗糙;芽大,黄色或锈色。 单叶通常近对生,与枝条着生相似,纸质,狭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30至80毫米,宽4至13毫米,两端钝形或基部近圆形,基部最宽,上面绿色,初被白色盾形毛或星状柔毛,下面银白色或淡白色,被鳞片,无星状毛;叶柄极短,几无或长1至1.5毫米。 果实圆球形,直径4至6毫米,橙黄色或桔红色;果梗长1至2.5毫米;种子小,阔椭圆形至卵形,有时稍扁,长3至4.2毫米,黑色或紫黑色,具光泽。花期4至5月,果期9至10月。 沙棘喜光,耐寒,耐酷热,耐风沙及干旱气候。对土壤适应性强。 沙棘是阳性树种 ,喜光照,在疏林下可以生长,但对郁闭度大的林区不能适应。沙棘对于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在粟钙土、灰钙土、棕钙土、草甸土、黑护土上都有分布,在砾石土、轻度盐碱土、沙土、甚至在砒砂岩和半石半土地区也可以生长但不喜过于粘重的土壤。沙棘对降水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应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如果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但属河漫滩地、丘陵沟谷等地亦可生长,但不喜积水。 沙棘对温度要求不很严格,极端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0℃,极端最高温度可达50℃,年日照时数1500至3300小时。沙棘极耐干旱,极耐贫瘠,极耐冷热,为植物之最。 沙棘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此外,果实中也有黄酮类化合物、三萜、有机酸类、多糖、色素、色胺、挥发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沙棘籽中有十分丰富的维生素、脂类、糖类、氨基酸、挥发油、原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沙棘果渣与籽粕中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糖类、脂类、色素、挥发油、氨基酸、原花青素、磷脂等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在20%左右。沙棘果可以被开发为保健醋、沙棘油、护肤膏等产品。 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部。常生长于海拔800至3600米温带地区向阳的山嵴、谷地、干涸河床地或山坡,多砾石或沙质土壤或黄土上。黄土高原极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