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系统中低频振荡的产生与励磁的关系
系统受干扰后,引并列运行的各发电机间的功角从0º到360º范围内不断变化,使系统并列运行中各发电机失去同步,进入失步行动状态,这种情况称为非同期振荡。
非同期振荡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外部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短路现象,这是与同期振荡很重要的一点区别。发生同期振荡时一般不会伴随外部的短路。另外在现象上同期振荡与非同期振荡也有很明显的区别:非同期振荡时发电机会发出不正常的吼声;在表计显示上,同期振荡时各表计的摆动有一个对称点,而发生不同期振荡时却没有。
当发生振荡时,如果发电机已经投入了自动调节励磁装置,这个时候不能再人为的去增加或减少励磁电流,而是迅速的减少有功;当没有投入自动调节励磁装置时,要增加励磁电流直到允许的电压值。上面的做法都是为了增加定、转子之间的拉力,不至于使发电机失去同步。如果持续2~3分钟仍然没有消失,要马上解列。
1\ 非同期振荡时,发电机、变压器及并车线路的电流、功率周期性的剧烈波动,且送端频率升高,受端频率降低。发电机、变压器有不正常的周期性轰鸣声。
2 无论频率升高或降低,可不待调度命令,迅速增加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将电压提高到最大允许值(额定电压的110%)。
3 若我厂频率降低,可不待调度命令,增加机组的有功出力(按事故过负荷考虑),力争恢复正常的频率直至振荡消除。
4 若我厂频率升高,应减少机组有功出力,力争恢复正常的频率直至振荡消除。
5 若因发电机失磁引起系统振荡时,可不待调度命令立即将失磁发电机解列。
6 采取上述措施后,若在3min内振荡仍未消除,应立即汇报调度,听候处理。
7 系统振荡时严禁自行解列发电机,当频率低足以威胁厂用电的安全运行时,应立即汇报调度,并根据调度命令进行处理。
高频振荡器的作用
高频振荡器的作用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具有一定频率的交流电能。 高频振荡器是一种产生高频信号的电路,它通常由振荡回路和放大器组成。振荡回路是产生高频信号的核心部件,它能够将直流电源转换为高频交流信号。 一般来说,高频振荡器的振荡回路由一个或多个谐振电路组成。谐振电路包括电感、电容和晶体等元件,这些元件构成了一个共振回路。当共振回路受到外部激励时,会发生共振,从而在电路中产生高频振荡信号。 振荡回路产生的高频信号通常很弱,需要经过放大器进行放大,才能够输出到外部电路中。放大器通常由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组成,它能够将振荡回路产生的微弱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平,以便供应到外部电路中。 高频振荡器的主要应用 1、通信系统:高频振荡器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例如手机、无线电等。在这些设备中,高频振荡器产生用于调制、解调和发射信号的高频载波信号。 2、射频电子学:高频振荡器在射频电子学中也有很多应用,例如无线电、雷达、卫星通信等。这些应用中需要产生高频信号进行调制、解调、检测和放大。 3、医疗设备:高频振荡器还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中,例如医用超声波设备、医用电刀等。这些设备中需要产生高频信号进行诊断和治疗。 4、工业自动化:高频振荡器在工业自动化中也有很多应用,例如传感器、变频器、电动机控制器等。这些设备中需要产生高频信号进行测量、控制和调节。 5、电子测量:高频振荡器还可以用于电子测量中,例如频率计、示波器等。这些设备中需要产生高精度的高频信号进行测量和分析。
什么是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
低频振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电力系统的负阻尼效应,常出现在弱联系、远距离、重负荷输电线路上,在采用快速、高放大倍数励磁系统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系统缺乏阻尼甚至阻尼为负,对应发电机转子间的相对摇摆,表现在输电线路上就出现功率波动, 由系统缺乏阻尼或系统负阻尼引起的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波动频率一般在0.1—2.0 Hz之间,通常称之为低频振荡(又称功率振荡,机电振荡)。一般来说,电力系统振荡模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地区振荡模式和区域振荡模式,若系统低频振荡频率很低(0.1~0.5 Hz),则一般认为属互联系统区域间振荡模式。而如果振荡较高,在1 Hz以上,则认为是本地或区域问机组问的振荡模式。对于地区振荡模式,振荡频率较高,参与的机组较少,因而只要在少数强相关机组上增加阻尼,就能显著地增加振荡模式的阻尼。对于区域振荡模式,振荡频率较低,参与的机组较多,因而只有在多数参与机组上增加阻尼,才能显著地增加振荡模式的阻尼。显然,抑制区域振荡模式的低频振荡要比抑制地区振荡模式的低频振荡更加复杂和困难,所以,系统运行中更容易发生区域振荡模式的低频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