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经典论文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登录入口:http://gzkg.e21.cn/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登录入口:http://gzkg.e21.cn/
提示: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登录入口:http://gzkg.e21.cn/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登录入口: http://gzkg.e21.cn/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是湖北省政府文件(鄂政办发[2009]63号)明确要求建设的服务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日常工作平台。该平台主要为高中课程改革提供管理、实施辅助和网络支撑。2010年,配套教材《高中新课程与网络运用》已在全省启用。目前,全省已有120万学生和家庭、8万高中教师以及约5千名各级各类管理者使用该平台工作,网站日点击量稳定在近300万次。湖北省“新高考”方案规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作为高校录取新生参考依据。


根据湖北省实施高中课改的要求,网站设置了课改政策、工作动态、课程资源、培训管理、在线课堂、校长专访、学生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下载中心等栏目,主要用于发布课程改革信息,解答热点、难点问题,搭建学生远程学习平台和教师发展网络平台,提供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支持环境。同时为提高课程实施信息化水平,将构建基于网络的学生选课、学分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网上同步教研和备课等系统。

2011年9月湖北省42.3万首批课改高中生即将进入高三。作为八大领域新课程之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一般应该在高二结束时完成。湖北省教育厅5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学校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据了解,综合时间活动课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大项。按照我省课改要求,学生高中三年至少完成三个课题研究,才可授予15个学分;学生每学年完成一周社会实践学习任务、三年共完成三周的社会实践,才可授予6个学分;学生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才可授予2个学分。如果以上学分拿不到或拿不全,学生将不能毕业,可能还影响高校招生录取。

湖北省教育厅要求,本月起,高中学校要全面检查每一个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情况,凡未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基本要求的学生,学校要组织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分。

湖北省教育厅强调,学生若因综合实践活动课达不到规定要求而导致学生不能按时毕业,校长要承担主要责任。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分认定弄虚作假的省级示范高中,将予以警告处分,省教育厅还将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课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在检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示范高中,将取消其示范高中资格。 ;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登录入口地址
提示: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登录入口地址

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网登录入口地址: http://gzkg.e21.cn/



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是省教育厅直属参公管理单位。多年来,该办坚持以生为本,强化服务,开拓创新,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中做到了“五个率先”:率先实行“阳光招生”,被教育部向全国推广;率先向社会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招生信息,让每一名考生最大限度知晓招生政策;率先实行招生录取网上答疑,建立网上答疑、现场咨询、电话咨询和“阳光招生短信服务平台”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率先取消点招和高校教师子女照顾政策,最大限度促进教育公平;率先在全国实行中职毕业生“技能高考”,被誉为高考改革的“破冰之旅”。此外,他们坚持“廉洁招生”、“平安招生”,对招生录取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用制度形式进行明确,确保每一名考生的录取都经得起检验,为促进教育公平、树立教育形象作出了应有贡献。

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厅直系统“红旗党支部”

2014年荣获湖北省第二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2013年度教育厅直属单位红旗党支部;

2012年被省教育厅党组评为“十佳处室(单位)”;

2011年被评为省教育厅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2011年获得2010-2011年度省教育厅直属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2008年荣获“湖北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 ;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提示: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案】: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终身化。
我国正处在上述发展趋势的形成过程中,要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高大众化、终身化,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高等教育改革于发展的趋势可以作多维度的分析,但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应该抓住机遇进行长足的发展。

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提示:

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P185-186)

(1)在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即“教育为大众”、“科学为人人”。

(2)在课程设置E,过去过分强调课程的工具性,强调课程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服务,而现在则更强调人的发展。

(3)在课程目标上,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现在则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在课程编制上,过去以学科系统为依据.现在以社会实际为依据。

(5)在知识内容上,过去强调学习各学科的系统知识,现在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学科问的联系。

(6)在教学过程中,过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