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证DFKE为菱形
∵Rt△BMD ≌ Rt△CND,{BD=½BC=CD,已知∠B=∠C},DM=DN;
∵DM∥CH{同一条直线的垂线平行},同理DN∥BG→
故DF=EK,DE=FK{平行线截平行线,所截得的线段相等};
∵EM=½HK{中位线性质}
=½GK{AD为中垂线、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FN{中位线性质}
→ DF=DN﹣FN=DM﹣EM=DE,
∴四边形DFKE为菱形{四边相等}。
草字头加旁念什么
蒡bàng 拼音bàng,注音ㄅㄤˋ。 简体部首艹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3画。 繁体部首艸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6画。 五笔86AUPY,五笔98AYUY,仓颉TYBS,郑码ESWS。 四角44227,结构上下,电码5538,区位6182。 统一码84A1,笔顺一丨丨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基本字义: 〔牛蒡〕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多肉,根和嫩叶可食。种子(称“牛蒡子”)可入药。 相关组词: 牛蒡[niú bàng] 草本植物,二年生。叶有长柄,心形互生,背面有毛,开淡紫色管状花,根多肉。 牛蒡草[niú bàng cǎo] 草本植物,二年生。叶有长柄,心形互生,背面有毛,开淡紫色管状花,根多肉。根与种子可入药,具清热解毒的作用,根与嫩叶可做为蔬菜食用。 蒡葧[páng bó] 意思是茼蒿。 蒡蓊菜[bàng wěng cài] 草名。牛蒡的别名。
上面草字头下面阑读什么?
兰:lán,即”兰“的繁体字写法。 意为:兰草,即泽兰。兰,香草也(说文),蕙,薰草也(本草)。兰是菊科的佩兰和泽兰,而蕙可能是菊科的零零香。自宋代开始兰蕙则单指兰科植物的地生兰。 兰科兰属70多种植物的通称。原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数千个人工杂种。花白色、淡黄色至绿色、棕红色或深青铜色。该属植物土生或附生,是常见的观赏花卉,多有短的假鳞茎,叶革质带状,每一花梗上著生许多朵花。 兰花按主要分为地生兰、气生兰、腐生兰三大类,喜湿腐。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石斛六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兰花诗文: 1.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幽兰》陶渊明) 2.绿叶兮素权,芳菲菲兮龚余。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屈原《九歌》) 3.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 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得,今 乃与众草为伍。”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孔丘《猗兰操》)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
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空气下热上冷不稳定,容易产生对流运动。
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在该层上部有臭氧层,气温随海拔增加而增加,空气上热下冷稳定,对流运动弱。
平流层:
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对流层:
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地球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对流层由于受到地面森林、湖泊、草原、海滩、山岭等不同地形的影响,受日光照射而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因而造成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风,即空气发生大量的对流现象,故称为对流层。
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区别有哪些?
1、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 2、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 扩展资料: 对流层从地球表面开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对流层顶,即平流层的起点为止。在高纬度的地区,因为地表的摩擦力会影响气流,形成了一个平均厚2千米的行星边界层。这一层的形成主要依靠地形而有所不同,而且亦会被逆流层的分隔而与对流层的其他部分分开。这一层由于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在对流层里空气可以有上下的流动,雷雨、浓雾、风切变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