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楞伽经和楞严经的区别是什么?

两部经区别如下: 1、楞严经是佛法最为根本的一部佛经,是万法的根本,所以在佛法的地位上就不一样,楞严经有开智慧,也就是开悟的作用,所以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修行我们的智慧的,也是慧根的修行,在这也和楞伽经是不同的。 2、再有就是楞严经是佛祖对阿难说的真言,是指出阿难在修行佛道的路上所出现的缺陷,让其明白真正的修行之路,所以这也是楞严经有开悟作用的由来。 3、楞伽经,这一部经文,主要是修行心性的经文,所以相对于楞严经来说更加的晦涩难懂,因为这是佛祖对菩萨所说的,两个成道者说话自然晦涩难懂了,楞伽经主要讲的就是对于烦恼见解的含义,所以楞伽经比楞严经更加的难懂。 楞严经和楞枷经: 《楞严经》跟《楞伽经》是三藏十二部经典公认为最难理解,最艰涩的二部经典。如果没有大悟,就算出家十年、二十年都讲不来,看都看不懂的,一般人到中途都放弃。 《楞严经》如同小部的大藏经,包罗万象,经文接近七万字,研读一遍等同看过一遍藏经的精要精华。佛讲《楞严经》时与波斯匿王同龄,六十二岁。
2,《楞严经》讲的是什么内容?
楞严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因为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的深刻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各得其所。 在修行的次第上,则更是充实、圆满: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从教令正发心起,经循循善诱的破惑、见真(明心见性)、依性起修(设坛结界、于实际上起正修行),并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二十五圣圆通、三界七趣众生),从而不受迷惑、不入歧途。 又详述六十位修证(三渐次、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令行者于菩提道上知所趣向;最后广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 相关信息: 本经的基本结构,可说是[从破魔始,至破魔终]。也就是说,一开始时,佛以阿难示堕因缘,自说神咒破魔;到末了,佛又自说五十种阴魔,教示首楞严行者如何觉知魔事、破魔,作为结束;于其中间,种种破立,皆是以破魔、破邪、破妄为主轴。 所以略说本经之结构,即是:自阿难示堕、佛入定放光说咒,文殊将咒往救,此即是破魔之始。然后阿难请示修定的方法,因为诚如阿难所自述者,修行若光追求闻慧,定力不足,境界现前时,便把持不住,戒体不保,因而堕落,成就魔事。